微信号:cseedu(←长按复制)教育使命,点滴随行。
教育该有怎样的儿童立场?
本文共1534字,阅读约需2.5分钟
王淑清,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
时下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:现在的教师不好当,学校是弱势群体。根本原因在于,学校里孩子的教育或者安全只要出现一点问题,便会给学校和老师惹上麻烦,为了息事宁人,结果多是学校或者教师能忍则忍,能让则让。事后,谁也不愿再提起事情的前因后果,教师靠运气继续教书育人。
在孩子不断受伤的同时,教师不断受伤的现实,让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,摸着自己的心窝找一找,学校教育中儿童的立场。
儿童为什么要到学校?因为儿童需要成长,到学校一定是不二的选择。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,为人父母很自然地把孩子送到学校,对学校寄予很大的期望;这种期望是以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愿望为标准,这个标准很自然地就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标准。没有这个标准或者这个标准达不到时,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便不会满意。所以很多学校把“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”当作教育目标。
且不说这个目标正确与否,单就这样的目标很多学校实践了多年,又有多少成果?这值得我们反思。
在教育的实践中,孩子一定是成长的主体,眼中没有孩子的目标,即使家长满意,也不会有太多的价值。所以,儿童到学校学习,成长是主题,儿童的立场是根本,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,在真实的“体验”中经历成长,是儿童立场的内涵和根本。
教育该有怎样的儿童立场?
坚持教育的儿童立场绝非只是学校的责任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在进入学校之前,孩子所养成的习惯,成长的环境,接受的价值观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所受学校教育的效果。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很典型地说明了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,给孩子一个好的启蒙教育,是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。即使到了学校教育阶段,如果离开家庭教育的互补,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一定是残缺不全的。
当学校教育的儿童立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,关注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应该是很细致的教育,绝非几句“以人为本,因材施教”的口号就一蹴而就。
儿童立场,给学校,给教师提出的要求,一点也不会轻松。其实,在成人的世界里,“蹲下来和孩子对话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孩子有千奇百怪的想法,一定也有他成长的立场和理由;这样的一些立场,在教师的精神世界里,是否能够容纳和接受,这是对学校教育的考量。
当教育者怠慢、忽略、丢弃儿童立场时,当固守的成人意识左右孩子的思维时,教育的冲突便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师生之间;儿童立场,给学校教育的提示是:教育要对儿童的未来负责,从儿童出发,围绕儿童开展,实现儿童的发展;任何忽视儿童立场的教育,都会给儿童留下“童年的伤口”。
教育学告诉我们,儿童成长的原动力来自好奇心、兴趣和个性。生活在父母理想下的孩子是缺少儿童立场的,所受的教育往往很容易为着大人的思维、父母的需求;出发点既是为了获得父母也是为了获得师长的认可和表扬,以成人的愿望代替儿童的愿望,以父母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的教育,最终以牺牲儿童的立场为代价,大人着急,孩子焦急。
从父母的愿望出发成长的儿童,没有好奇心,不是自己的兴趣,缺少个性,千篇一律的好成绩就是好孩子,有让父母骄傲的特长,却渐渐扼杀了儿童的本性。儿童教育的立场,呼唤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,灵动自己的好奇,拥有自己的个性。
学校教育该给孩子们怎样的立场?
理解、宽容、呵护、引领理应为学校教育的儿童立场。从儿童立场出发,教育才能真正地认识并珍视童年价值;教育只有构筑儿童立场,才能真正实践“为了儿童发展”的教育法则。
儿童立场,给教育者提出了最原始的思考;家庭、学校和教师遵循儿童成长规律,尊重儿童天性,反观现有教育现象,聚焦儿童立场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。
(来源:《未来教育家》杂志2017年第八期)
相关阅读链接
《未来教育家》杂志
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,由国家教育部主管、中国教育学会主办。2012年教师节创刊,面向全国公开发行。这是国内第一份中央级教育家类期刊,更是国家教育部新闻宣传的一份新生力量。2012年,荣获“中国好教育影响力媒体奖”,2014年荣获“全国教育好新闻二等奖”。
订阅我们的杂志
一、通过当地报刊局订阅
邮发代号:80-572;
二、从邮局直接汇款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青蓝大厦7层719,《未来教育家》编辑部,邮编:100007。
三、通过网上银行汇款
开户名:中国教育学会;
账号:0200 0033 0908 8103579;
开户行地址: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;
行号:33;
网银汇款请备注“未来教育家”字样。
(《未来教育家》杂志二维码)
教育使命
∣点滴随行
长按,识别二维码,加关注